农村人口开始以非组织的方式流动到城市“搞副业”(当时对“打工”的说法)。那些挑着担子用鸡蛋换旧衣服的、磨刀的、修鞋的、弹棉花的小贩,开始穿梭街头巷里;建筑工地上,操着各地方言的小工兴奋地打量着并不高大的城市;来自江浙、四川、安徽的木匠进入兰州人的家庭,把各家积攒的木料打成时尚家具;南方人开的发廊吸引了很多兰州人去打理头发……随着商品流通的迅速加快,频繁出差的业务员越来越多,吃饭住店开始成为这些流动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有几个国有饭馆,但“下馆子”对于老百姓特别是流徙而来的草根阶层,依然是奢侈的事。牛肉面被“发现”了!这种味道好吃、营养不错、省时省事的面条,只要2毛钱外加三两粮票就可以解决一餐。对这些在流徙中寻求生活机会的人群,这简直就是上天所赐。粮食的流通此时依然被计划管制,粮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流动人群,粮票有时候成了很大的难题。牛肉面馆里,只要多出5分钱,不要粮票也可以。这样一个小小的变通,让那些来自各地的“搞副业”人员轻松解决了重要的生计问题。不少如今己经在兰州立下基业的南方老板们,怀念自己的创业经历,总忘不了牛肉面让他们能够在他乡立足的恩情。5分钱的革命所蕴涵的实际意义,今天看来是突破了重大的体制制约从计划经济的制约向市场经济的悄然转变。居家过日子的兰州人也开始躁动起来。很多新鲜的事物出现,需要了解。大学、工厂、图书馆,学习的人群队伍天天增长。生活节奏快起来了,下了班匆匆吃饱,然后去做更要紧的事情。早餐不一定非要在家里吃了,做早点的时间可以省出来做点别的事。 |